元老安置因人因事而异\n\n
随着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高管团队进入新老交替阶段,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与创业元老的冲突使相当多的民企陷入困境。老板若继续倚重元老,难以蜕变求新;若用新人替换元老,会有“卸磨杀驴”的声誉受损风险;若完全寄望于新进的职业经理人,则可能既有元老抵抗或背叛风险,也有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风险。于是进退两难,踟躅不前。\n
这不是一个新问题。自古开国皇帝得到天下,最典型的是赵匡胤的“杯酒释兵权”和朱元璋的“卸磨杀驴”。前者以经济利益赎买权力,相对副作用小;后者手段毒,遗患多多。古代帝王的做法是一面镜子,要妥善安置元老,以下几点值得参考:\n
首先,需要深谋远虑,统筹运作。企业老板要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,不断修订企业发展战略,然后根据发展战略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作战略性规划,特别是在引进新的职业经理人问题上,不能仅是局部举措而没有全局谋划;不能是临时之策而没有长远规划;不能一味重情义而没有制度规则。\n
其次,要制定元老退休制度,并取得尽可能高的共识度。从案例看,老板重情义、人情化管理的色彩浓,结果不仅造成重大隐患,也给职业化管理的推进形成自我障碍。元老的情形虽有不同,安置也应因人因事而异。\n
对功高心忠但权欲较重者,“给爵位不减俸”。研究表明,组织中的成员在工作中对内部信息了解和利用得越多,对所掌管的业务控制权越大,对所负责的业务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多,就会对组织有更多的心理所有权及收益预期,有更强的领地意识及行为。所以,对那些功劳大、有忠诚度,但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、领地意识和行为倾向重的元老,可“给爵位不减俸”,给其“面子”,但实权让渡给有能力的新人。\n
年高难以胜任者“杯酒释兵权”。让他们退休,并给足退休金或给股份,使之拥有满意的收益,从而化解他们对引进新人及其改革的抵触。\n
年富力强但能力不足者给足机会。给这些老员工学习提升的机会,然后再考虑重新安排岗位。\n
有功劳但怀有二心者消除病灶。通过谈判,付出补偿,甚至出点血,让其走人,同时要消除企业的病灶隐患,走阳光经营之路,这样就不会被内贼要挟。\n
业务分殖。让有企业家能力并有老板心态的人,成为分殖业务的股东。起初老板掌控大股,让元老持小股,待分殖业务做大,老板逐步退出,让元老全盘操作,给这样的元老以独立空间,并与原企业形成利益互补关系。这样既不伤感情,也不损利益。\n\n
给事实,给补偿,给面子\n
本案例在民营企业中是比较典型的,其诱因是企业上市。案例的症结在于董事长是否实现了“三个结合”:(1)是否把企业上市与老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;(2)企业上市是否与外来人的安排,以及外来人员对企业元老的冲击相结合;(3)企业上市与组织结构调整、分工合作及有效运营是否能结合好。\n
目前来看,董事长通过引进外援规范提高公司运作的想法是对的,但却没有组织好变革。从案例上来看,他失去了两次机会。其一是当引进外援的时候,没有与老人就“新人的到来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新人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?”进行说明。其二是在企业已经发生新老职务矛盾的时候,没有对老人职务的转变以及是否继续留用老人的问题进行交待,从而为矛盾激化埋下隐患。个人认为,董事长需要分步骤、分时间解决创业元老与新老交替的问题。对于文中出现的四位元老,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。\n
首先,对于刘安娜,此人一定不能再用。其原因在于她对整个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破坏性。她最多是一个“战将”而不是“帅才”,是有才无德的一个人。对这类人有两个选择,要么请她走人,要么限定其业务范围,但绝对不能留在公司销售副总的位置上。\n
其次,对于唐明,可以留用,但只能负责政府关系。可以作为特别助理而不见得纳入管理班子。\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