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n 薇安梦醒巴黎
\n\n 陈薇安已经在一家法国化妆品公司工作了8年,丈夫想去法国读MBA,她就申请调到法国总部工作两三年。申请获批后,她就来到了巴黎,丈夫则在另外一个城市读书。
\n\n 到巴黎之后,薇安的工作主要是与亚洲区11个国家的国际发展团队沟通,并把它们的需求反馈给法国总部。总部帮她解决了住房和移民手续,公司也组织了一些帮助它们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活动,例如野营、周末组织到巴黎周边旅游,等等,但法国本地的同事很少参加这种户外活动,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。
\n\n 薇安法语不好,工作、买东西、去银行甚至在外面吃饭都让她精疲力竭。她对法国的很多习俗也不了解。最终,她不但在与人沟通方面出了问题,而且由于屡屡失礼而甚是焦虑。由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,她根本无从进入当地的社交圈,而公司不可能给她放长假去学习法语。
\n\n 这些还不是主要问题,最让她不适的是法国各种死板的规章制度,各种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遵循极其严格的程序,而且要搞清楚各种办事程序也很花功夫。除了来回数趟为父母办居留许可证,薇安花了3到4个月的时间才接上互联网;所有的税单都出奇得长;连去银行也要预约……
\n\n 除了生活中的这些细节问题,另外一件事逐渐改变了薇安对法国生活的看法。公司对外派员工的薪水计算是基于原驻地标准加上相应的补贴。据调查,巴黎的生活成本只比上海高4%,因此她的薪水没有任何增长。但事实上,因为饮食、休闲成本都更高,她在巴黎的生活支出远远高于在上海时的支出。夫妻俩几乎入不敷出,更谈不上存钱。拮据生活使薇安明白:如果想赚钱,就不要出国。然而与多数中国同龄人一样,她要买房,想要有自己的家,那么工资起码要涨30%才行。
\n\n 所以,薇安对巴黎是既爱又恨。在人生的这个阶段,她觉得没必要为了一点小小的安逸而做出这么大的牺牲,她要好好计划一下自己的家庭,3年后,薇安提请公司将她调回上海。现在,她仍然在那家公司工作。
\n\n “我的巴黎梦算是一朝永尽了,但我很高兴在上海如梦初醒!”
\n\n 薇安的困境
\n\n 语言:语言障碍加重了日常生活的困扰,带来更多压力。
\n\n 文化:除了明显的文化差异(如正式晚宴的礼仪)以外,还有工作文化因素,法国同事平日里不与薇安交往,而且她不适应各种死板的规章制度——中国人除了规矩以外还会讲人情、根据具体情形有些灵活余地。
\n\n 补贴:公司基于员工原驻地标准计算补贴,但忽略了在巴黎生活花销比上海更高,而更难存下钱来(薇安自己渴望去巴黎,情况往往如此)。
\n\n 龙文告别瓶颈
\n\n 龙文现任上海一家欧洲跨国公司的总经理。他曾到比利时攻读博士学位,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比利时跨国公司。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,他的工资是国内同等职位收入的20倍,而且生活水准远高于中国。但一枚硬 币总有两面——他的个人经历饱经风霜。
\n\n 在比利时,龙文经历了极度动荡的婚姻。起初由于妻子的签证问题,他们两地分居9个月;后来团聚的喜悦又被冲淡——妻子因为不得不放弃国内的工作而越发沮丧,龙文从早忙到晚,她却只能独自在家,单调乏味。后来妻子去读了MBA,虽然走出了孤独的阴影,重振了工作的信心,但由于其他原因,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。
\n\n 在那段特别艰难的日子里,龙文认识到,“每个人都很忙,如果你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,没有人会注意到你。因为没有家人的温情,所以在异国他乡工作,你必须外向一些。工作比上学时复杂得多,需要一个朋友圈子帮自己度过这些难关。”龙文住在比利时工作和生活的弗兰芒区,好友几乎都是中国人。因为语言隔阂,有些当地同事虽然也很热情,但不能成为知心朋友,多数比利时人则比较保守,不愿与外国人走得太近。龙文当时决定留下来是因为薪水不错,生活也比较舒适,工作环境更宽松。他也可以靠体育锻炼、上网排遣孤独。因为在比利时开销比国内少很多,还能存下不少钱。
\n\n 龙文的职业生涯一度进展顺利,但渐渐地,他觉得进入了一种瓶颈状态,因为不是本地人,没法继续晋升。唯有回到中国区当总经理才能继续往上。因而出国10年以后,他又回到了家乡。
\n\n 回国之后,那股热情又被新的文化冲击渐渐磨灭了。由于已经适应了欧洲的工作文化,对于国内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得从头学起。所以,他一度想要回欧洲,到说英语的国家工作,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。但龙文还是渐渐在国内建立起各种关系、学会各种规矩,同事们对于他的海外高学历也极其敬重,这与他在欧洲碰到的职业瓶颈形成鲜明对比。
\n\n 再婚之后有了孩子,是举家到欧洲过更好的生活还是留在国内发展事业?龙文选择了后者,也离开了工作15年的那家欧洲公司。然而,龙文觉得新公司没有很好地规划他归国之后的工作,而且公司规模太小。通过最近建立起来的关系网,他从国内竞争企业得到更好的条件,觉得如果他再换一次工作,或许大有不同,也会赢得新雇主顶层管理者更多的尊重。
\n\n 龙文的困境
\n\n 婚姻:失败。
\n\n 语言:有障碍。
\n\n 归属感:难以同本地同事交往。
\n\n 职业发展:看来龙文的公司主要让他处理中国业务,否则在总部的作用不大,难以上升。
\n\n 回国:龙文久别回国后也遭遇了文化冲击,要重新学起,而公司并未提供学习和引导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