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从一家女装厂的倒闭说起\n
唐先生原来是一家公司的销售总监,待遇还不错,月薪9000元,加上年终奖金(平均为年工资的 15%左右),过着不错 的生活。2003年底,唐先生辞职创业,投资开办一家工厂,专门生产女装。工厂还没有建设好,就接到了不少订单,唐先生喜出望外。可是,让唐先生万万没有料到的是,工厂开张后找不到工人,不用说熟手,就连什么都不会的生手也不容易找到,好容易招聘到一些人,公司从头开始培训,可是没有多久还是相继离开。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人,唐先生拒绝了80%的订单,即使这样,仍然经常不能按时交货。到2004年底,在唐先生建厂一年之际,唐先生决定关闭工厂,变卖设备,当初投入的50多万元,只能收回十多万元,谈到工人短缺唐先生至今仍然心有余悸。他就是想不明白,为什么就找不到工人呢?\n
像唐先生这样的公司,因为招聘不到工人而倒闭的企业还不太普遍,但是,遭受损失的企业却比比皆是,甚至有些企业考虑将工厂内迁:既然招聘不到工人,干脆将企业直接开办到劳动力供应充足的地方如何,但是这样内迁企业也会面临很多问题:(1)产业链不配套,原料需要在珠三角采购;(2)对于外贸企业来说,成品也要运输到深圳出关。运输费用高,周期长;(3)外商验货在深圳海关,如果返工,非常困难。(4)在当地招聘的员工的素质较低(例如经常迟到、工作效率低、次品率高等等)。上述不利因素使得内迁的企业成本提高很多,风险增大不少。我们后面将分析珠三角企业人才缺失的原因,工厂根据具体的情况,采取有效的措施,工人短缺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。\n
2、从“东南西北中,打工到广东”,到“孔雀东南飞”,再到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\n
改革开放的初期,广东首先发展,伴随大量的外资投入,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,那时流行一句话“东南西北中,打工到广东”,广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。后来,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开放,特别是浦东的开发,东部沿海城市群成了广东之外的又一个打工选择地,全国人才向东南沿海城市涌入,人们戏称为“孔雀东南飞”。可是,现在情况在改变,广东的企业普遍感受到了工人的紧缺。现在,整个珠三角的企业普遍找不到工人,那么工人都到哪里去了呢?\n
根据一份对东莞的调查:东莞企业中流失的人才有9%的人转到苏州工作。原因很简单,苏州待遇较好:普工的工资多数在1000以上,基本上有三金(医疗保险金、退休养老金、住房公积金);相比之下,2004年以前,东莞地区的普工的工资多数在 600-800元之间(制衣、鞋帽、玩具、电子、塑胶等行业)。另外,对重庆地区的某一人才中介机构的调查显示,在重庆达州地区,2003年以前,60% 以上的输出劳动力去了广东,但是,2004年7月以后,只有40%的输出劳动力去广东打工,有超过50%的劳动力到了江、浙、上海。面对工人(也包括管理人才)大量涌向华东,人们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来形容人才流向华东的情况。\n
3、“谁不说俺家乡好”\n
其实,就在珠三角抱怨长三角挖人才的时候,长三角的情况也不太乐观。他们也在抱怨,据调查,2004年,超过10%的农民工在春节回家之后就不会来了。来自杭州市劳动服务公司的消息称,2004年,春节过后,到杭州求职的农民工比往年减少10-20%。\n
这些人都到了哪里去了呢?\n